第6章 交易所迎来股市春风 (1 / 2)
二五文学【25wx.com】第一时间更新《大胆尝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最新章节。
第6章交易所迎来股市春风
1992年1月,邓小平南巡期间发表了针对股市发展的重要讲话。
邓小平指出:
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邓小平这一精辟深刻的谈话和“不争论”的观点,成为股票市场诞生初期的思想理论基础。
此时的媒体还为邓小平此行发表了《东方风来满眼春》的专题报道,伴随着这股春风,内地股市也步入积极发展的轨道。
由于整个1991年都是“老八股”在唱独角戏,且有价无市,于是就有了市场扩容。
1991年底,在上海江湾体育场发行兴业房产股票,现场秩序混乱还差点闹出人命,于是市场管理层就想出先发股票认购证、再凭认购证摇号认购新股。
1992年,新股认购证采用一次购买,全年使用的发行办法,每张30元,规定如不中签不予退款,认购款将捐赠给上海市社会福利机构。
媒体一再强调新股发行将使供求紧张状况得到改善,购买了股票认购证并不一定能中签,即使中了签,也不一定能获利。这样的规定和宣传,大大降低了当时人们的购买欲望,致使新中国首次发行新股认购证还得依靠银行推销,结果反而提高了认购中签率,因而致使股票认购证黑市价格暴涨。
1992年,在上海市的公交车上等公共场所,市民议论最多的,就是股票认购证的话题。
据后来有心人士的统计计算:1992年只要花3000元购入100份认股证,再花几万元作为认购股票款,滚动操作最终就可赚得50万元左右。
50万元在1992年绝对不是小数目了,更何况当时还有些上海人买了200份、300份甚至更多,1992年的股票认购证造就了上海股市的第一代大户,此时在上海市民中流行着“嫁人就要嫁股民”的说法。
陈军由于先前大部分资金已购入申华电工,同时又要考虑一旦中签后还得需要现金去申购,所以1992年他只投入600元购买了20张新股认购证。
1992年2月,延中实业和大飞乐首先不再受1%涨跌幅限制,完全放开股价。
4月,上交所调整限价政策,全部取消上市股票千分之三流量控制。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