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早期发展 第5章 中国股票市场起步 (1 / 1)
王治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五文学25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卷早期发展第5章中国股票市场起步
放下锣锤,他艰难地走进电脑房,看到谢玮他们兴奋地抱在一起跳啊跳,交易成功了!
现场秩序混乱还差点闹出人命,于是市场管理层就想出先发股票认购证,再凭认购证摇号认购新股。
场外的股民像看戏一样盯着里面,有的甚至用上了望远镜。一个村民买了个对讲机,里外联系,那架势把上海人都看呆了!
1991年,中国开设股票市场尚处在搞试点的阶段,社会上的很多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股票市场,他们认为股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此时的传媒就报道了上海某厂的一位团支书因炒股而被厂方降职的报道,所以大家在炒股时都有点做贼的感觉。
此时从报刊、电台电视上几乎很难找到股市方面的信息,南京股民陈军在南京获取股市行情的唯一途径,就是收听和记录每晚18时中波790千赫,上海经济广播电台播报“老八股”的行情,但是,只播报当天的收盘价和成交量。
1991年,在上海各个报刊零售点,每逢周二的那份《新闻报》特别畅销,原因就是在周二出版的这份报纸上,会用固定整版篇幅,即《新闻报道:证券市场专辑》报道上海和全国证券市场的动态信息,这份有百年历史的老报纸,可能是此时内地最早在报端刊登证券信息的正式刊物。
陈军在南京无法单独零买到周二的这份报纸,只得去南京金陵图书馆翻阅和复印该报,后来他在南京通过邮局订阅了全年的《新闻报》。
《上海证券交易所专刊》,也是在1991年6月10日和7月1日先后试刊和正式发行的,但是由于此时该报不是通过邮局公开发行的,陈军就汇款去交易所订阅,由上交所每周用信封将报纸寄到南京。
至此,陈军虽身处南京,照样既能通过上海电台天天了解到“老八股”的收盘行情,又能看到上海当地报道股市信息的仅有的两份重要报纸。在收集股市信息和研究股市动向方面,并不逊色于当时上海当地的投资者。
1991年的沪深股市还是比较封闭的市场,上海的万国、申银、海通等老牌券商还没有在外地城市开设证券营业部,所以要买卖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就必须去上海,要买卖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就必须去深圳。
不过尽管深沪两地相距较远,尽管此时沪深两地行情尚未联网同步显示,但是深沪两地股民间还是有所互动的。有报道说,在深圳股市炒作发展尝到甜头的南方投资者携款北上,进军上海收集和炒作真空电子等股票,从而引发了90年夏天沪市的第一波牛市上涨行情,使得“老八股”股价纷纷远离了面值。
另外,在1991年上海清一色的本地股民之中,也有极少数浙江股民,这是因为在“老八股”之中,就有一家唯一来自外省,即浙江省金华市的上市公司凤凰化工。所以当年有些上海股民听说有来自外地的股民后,首先就会问是不是从浙江过来的。
1991年7月以前,交易所还没有推出股票帐户,本年买卖股票时甚至可以不用在证券营业部开设资金帐户,只要带着现金去委托就行了。
委托价格分市价和限价两种,委托有效期分当日有效和5日有效,此时投资者在填写买入委托单时,经常会选择市价委托和5日有效的委托内容,因为这样的委托方式既方便又省事,还可以提高成交的概率。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