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5wx.com

《罗浮记》转载请注明来源:二五文学25wx.com

僧说幽客空自静,道语孤鸿来去无;小潭映月不流水,月笼烟泊现清扬。

却说葛洪闻有人在后叫喊,回首一看,原是一年长僧人,身长八尺,风姿娴雅,端得是:

顶现金莲照四野,目运经纬洞十方;

迎风七衣吐云雾,麻鞋九曲御三常。

胸内尽揽玄机术,神杵在手震凌霜;

如来门下帛家子,坐看佛图现云光。

葛洪认不得此人,上前打一稽首,问道:“请问高僧尊姓大名,哪座名山?何处洞府?”

僧人道:“贫僧乃大伾山摩崖洞佛图澄是也,你不识我,我却识得你。”

葛洪问道:“你如何识得我?”

佛图澄回道:“我两同出一脉,为何不识?”

葛洪奇道:“何出此言?”

佛图澄笑道:“商周武王伐纣,三教封神,西方接引、准提二位佛祖,东度三千有缘客,玉清元始天尊座下燃灯,得二十四定海珠,往西方衍二十四诸天,始成佛国。你乃太清道德天尊门下弟子,而太清、上清、玉清三教一家,燃灯亦为我师,如何不是一脉。”

葛洪闻言,恍然说道:“教中有言,昔时万仙阵一役,燃灯师叔祭定海珠,伏金灵圣母后,往西而去,不想佛国二十四诸天,乃定海珠衍化,原是燃灯师叔所为。如此看来,我两道虽二门,理却同一也。”

佛图澄打一稽首,回道:“不然,我佛国教义,与贵道不同,清净无为,以花开见我,我见其人,乃莲花之像,不沾红尘,不惹是非,是为菩提之心。”

葛洪答道:“天地自然之道,皆一而二,二而三,三而万物,万物皆源一,岂有不同之理?”

佛图澄盘膝而坐,说道:“道友既有不同之见,恰逢其时,何不坐下论之。”

葛洪回道:“既如此,高僧请了。”

于是同坐。

佛图澄问:“何为一二?”

葛洪答:“道为一,乃自然之始祖,万物之本源。此一,非人、非物、非识、非心,无象、无形、无精、无真,渺渺茫茫、绵绵延延,然天地寰宇、日月星辰、云雨光华、万物生灵,皆由此生。夫玄道者,得之在内,守之在外。外为二,此二在于见,也在于不见;在于知;也在于不知;在于形,也在于不形;在于在,也在于不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不离一二之理。然一二不可分,一可证二,二亦可归一,且一二不可止,一可创二,二亦可溯一。”

佛图澄应:“道有一二之说,佛却是本一之说。一即是二,二即是一,前生、今世、明日,六大五蕴,四禅三界,皆为空相,空相源于本一,故一可见二,二可见一。形为空形,名为空名,一即我心。心有天地,天地即我心;心有人间,人间即我心;心有万物,万物即我心;心有我心,我心即我心。一为实,二为虚;一为本,二为体;一为真,二为幻;一为恒,二为瞬。一乃大宗,虽演万物,然万物皆为一也”

葛洪答:“我道家之理,不在我心,只在道法,自然有大道,大道成自然;然闻高僧之言,方知佛家之义,只在我心,不在道法,我心即自然,自然即我心。可是如此?”

佛图澄回:“亦是如此。”

佛图澄又问:“何为有无?”

葛洪又答:“道非有无,而是无有。一切本无,有源无定,无中生有,有中藏无,有道则有,无道则无。大道无形,始有天地;大道无情,始有日月;大道无名,始有万物。苍生有别,阴阳有分,所谓无有,只在于道,故成得失,积祸福,得成败,存悲喜,见聚散,了生死。亦如人生,人生本无,有道而修其身,养其神,正其气,善其行,故虽无却有,长于永世;无道则乱其心,失其缘,伤其数,恶其为,故虽有却无,没于尘埃。”

佛图澄又应:“佛非无有,而是有无。无即是无,有亦是无,有无皆归于空。红尘世界,万千生灵,非是实有,而是幻象,只一个因缘了得。未曾有空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义。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缘起性空,当下即空。同以人说,人本性无,有缘而成。缘为何物?六识、六尘、六根,身、识、感,皆称之缘。然缘无永恒、也无主宰、更无独立,缘聚则生,缘散则灭。一切法不空,无道无果,无所谓有,无所谓无。”

葛洪又答:“我道家之理,道体虽无,却不同无,此无非空,无能应有,有不在于形,不在于象,而在于知常道,修可道。然闻高僧之言,方知佛家之义,有乃空相,无乃空体,皆因缘聚合而成。缘生而现,缘灭而散,相由缘现,本性为无。故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可是如此?”

佛图澄回:“亦是如此。”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其他相关阅读More+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柳岸花又明

窥天光

骨色弯刀

烈日与鱼

丹青手

仙工开物

蛊真人

席卷天灾

黄小婵

入骨温柔

倪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