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5wx.com

第19章化学工业异军突起

1957年10月25日,吉林化工区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历时两年半的吉林化工区终于建成了,在庆祝大会上,奋战在建设一线的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多名职工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吉林化工区是我国“一五”期间建设起来的第一个化工生产基地,该工业区包含了“156项”中的4个化学工业项目。

在开工建设前,松花江北岸地区几乎是一片荒芜的原野,没有道路,交通不便,每逢雨季,运输车辆经常抛锚。松花江象一道天然的“封锁线”,隔断南北两岸,许多工人上班只好乘摆渡小船。同时,又缺乏建设经验,缺少施工工具。

面对困难,当时,中央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从全国各地调集了3万名职工,顶着凛冽的寒风,夜以继日地战斗在松花江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各路建设大军开进了施工现场,艰苦奋斗,排除困难,保证了建设的顺利进行。

从1955年4月开工,到1957年10月,经过两年半时间基本建成,包括肥料厂、染料厂、电石厂、热电厂的吉林化工区就建立起来了。这在世界建设史上堪称是一件奇迹。

“一五”期间,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自然离不开中央领导的支持。

建国伊始,为了尽快建立新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毛泽东、周恩来就开始同苏联谈判,后来确定了由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

当时,周恩来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既要积极争取苏联援助,又要自力更生。凡是国内老企业经过改造能够解决的产品,就不要从苏联引进,发挥老企业的作用,支援和推动新中国的工业建设。

1950年7月1日,党的生日那天,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大连市委书记、市长陪同下,视察了大连化学厂。

周恩来在厂里详细的察看了炼焦、造汽、变换、合成、硫铵等车间,听了厂长的汇报,详细询问了恢复生产的过程。

周恩来勉励大家,要加强党的领导,依靠群众,依靠老工人,做好技术人员的工作,培养教育青年工人;要学会技术,搞好管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发展化肥工业,支援农业和国防工业多做贡献。

最后,周恩来说:“象你们这样的化工厂,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多。你们应该继续发展生产,培养更多的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支援国家的经济建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二五文学【25wx.com】第一时间更新《国策宏图: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编制与实施》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其他相关阅读More+

天命之上

风月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柳岸花又明

窥天光

骨色弯刀

换巢鸾凤

不止是颗菜

入骨温柔

倪多喜

绝境黑夜

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