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转载请注明来源:二五文学25wx.com
晏阳初
晏阳初,生于1890年,四川巴中人。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乡村建设元老,被国际学术界并列为“世界上为社会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
晏阳初出身书香门第,晏求知欲望强烈,学习用功,每期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学校奖励。
1907年,晏阳初在保宁府华英学堂毕业后升入成都华美中学,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该校。
1913年春,晏在友人的支持下,以名列榜首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按该校的规定,考第一名者,可获英皇爱得华第七奖学金1600美元,但奖学金只授于英国籍学生,学院院长建议他改入英国籍。晏回答说:“这代价,要一个中国人来舒畅,太高了。”他毅然放弃了这笔奖金,表现了一个中国人高尚的民族气节,就连当时港大的校长对此也深表敬佩。
1916年,晏得到中国政府的资助,远渡重洋赴美国深造。他在美国先后获得耶鲁大学政治经济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历史学硕士、路易斯维尔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这段时间的经历,使晏的爱国主义思想日趋成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在川中时,只有抽象的民主观念,到香港后,败国之民的羞辱,促进了民主意识的发生,我开始深切体会到国之重要,已有改造社会的愿望,再进而看到美国的繁荣,华裔工商的屈居人下,又回想到祖国的贫愚落后,我比较三种不同生活方式,孰高孰下,优劣如何……我不愿在中国的土地上再出现香港式的殖民地,苦难的中国需要解放,我立志贡献己力。”基于这些想法,他参加了中国留美学生的秘密组织“成志会”,青年们众志成城,“思图救国”。当时正值美国排华运动加剧,许多华商一到美国就被拘禁,即是久居美国的留学生和华侨也常被无理拘留。眼见这些不平之事,阳初心里既气愤又难过。为表示对美国政府排华政策的反对,他以“从美国宪法论排华的不合理”为题,参加了耶大的演讲比赛,充分表达了他对祖国深切的爱。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0万华工被送往欧洲,在各战场帮助修建工事、运输物资等,为了管理这批语言不通的劳工,美国陆军青年会在美国各大学招募留学生充当翻译,时值晏阳初毕业,他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毅然投笔从戎,在毕业典礼的第二天便跨过布满鱼雷的大西洋,来到战云密匝的法国。在法国,晏被分配到自郎华工营战时临时商店充当售货员兼翻译,与华工朝夕相处。在此期间,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华工写信,给他们读报上的新闻,逐渐萌动了训练他们识字的想法。阳初在白郎华工营办起了他平民教育生涯的第一个识字班,他选择了一千个最常用的汉字,边编、边教,开始训练华工识字。这项活动,受到陆军青年会的支持,并吸引了当时在巴黎留学的许多中国学生参加,使办学规模逐渐扩大。随着识字华工文化程度的提高,晏阳初创办了《华工周报》,当时在巴黎找不到汉字印刷设备,只得自己编排,用照相制版印刷,报纸很受华工欢迎。他“从此有了个心愿,回到中国不发财,不升官,把终身献给劳苦大众”。
1920年,晏阳初回到祖国,在北京成立了“大众教育联合会”,首倡扫盲运动,他用了一年时间深入乡村,考察平民教育情况。
1922年,晏阳初到了长沙,同一批知识分子先后办起了600多所平民学校,提出了“扫文盲,作新民”的口号,编辑出版了速成扫盲课本--《千字文》。长沙的扫盲教育四个月一期,利用早晚上课,受教育的学生总计有5万多人。当时,青年毛泽东便是100多位义务教师之一。继长沙之后(1922年至1923年)晏阳初还先后在烟台、南京、杭州、嘉兴等地开展了识字运动,并在华北、华中、华东、华西开展了平教活动。他编辑了市民十字课、农民千字课、士兵千字课等通俗语体文课本。
1925年6月,晏阳初作为中国民间代表出席了在檀香山召开的太平洋沿岸国民会议,旨在探索太平洋地区穷国富强的道路。在会上,他就平民教育运动作了一次专题演讲,引起了会者强烈反响,檀香山华侨为之掀起热烈的捐献活动。
1929年秋,晏阳初出任河北县政研究院院长,他将平民教育总会办事处迁至河北定县。晏阳初夫妇携三子二女举家迁往河北定县创办乡村建设实验区,在晏的一心为平民的真诚情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的感召下,当时有几十名高级知识分子和几百名大学生,都甘心情愿地离开城市优越的生活,有的甚至抛弃高官厚禄到十分艰苦的农村参与乡村建设实验。阳初除领导整个实验区的工作外,还亲到翟城村小学任教。晏的夫人许雅丽是美国华侨,生长于美国,回国后,一直在上海、北京居住,现在来到定县,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很多不便,可她并不以此为苦,而是积极支持晏的事业,她协助接待来定县参观的国际友人,组织平民会同事的家属成立“家庭会”,每周聚会一次,并由许雅丽向她们介绍卫生保健知识。
在乡村建设实验中,从翟城村开始,继而以区为单位,最后推广到全县。十年间,平教会在定县推广农业优良品种(如棉花、波支猪、来享鸡、安哥拉兔等)办理信用合作社、兴建农场果园、开办城乡平民学校、编辑农民通俗读物、组织戏曲演出队、设立广播电台、建立卫生院和村的保健站、开展巡回医疗和推广节制生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定县时期的平民教育,其范围已扩大到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晏阳初认为,要医治中国的广大平民,特别是农民的“贫、愚、弱、私”四大病症,就必须对症下药,以生计教育医贫,以卫生教育医弱,以文艺教育医愚,以公民教育医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志怪书》【武林小说】【笔墨阁】《恶龙,为了赚钱选择文化胜利》《权力巅峰》《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天悦小说网】《什么年代了,还在传统制卡》《公路求生,神级宝箱开局》《三塔游戏》
竭宝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五文学25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