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抉择何去何从
这是1949年1月18日凌晨3时。突然,两颗定时炸弹轰然爆炸。地点:锡拉胡同11号。
痛苦的嘶叫,骚动。安宁的夜被打破了。这里是前北平市长何思源的家。四邻五舍的人被惊醒了,人们纷纷跑来看望受伤的市长及夫人。
何思源是一位爱国市长。最近一个时期,他为了催促傅作义走和谈的道路,四处奔忙。两颗定时炸弹突然呼啸而至,粗野、鲁莽地撞进了市长的家,也撞进了北平城许多民众的心里。这两颗定时炸弹是蒋介石阻挠傅作义将军与中共和谈的罪证。
爆炸声过后快半个月,即2月1日,新华社延安电台播发了一则新闻:
1月19日,北平人民的11个代表出城和人民解放军公开接洽。代表中的一个是前北平市长何思源,他是过去山东国民党省政府的主席,坚决反对过人民解放军,当北平市长时也是坚决压迫人民的。他是国民党CC系北方派的干员之一。不管他过去做得怎么坏,这一次总算做对了。
何思源选择的这条“做对了”的路,实际上还应该追溯到更远的一些时候。
1948年6月,蒋介石下令撤了何思源的市长职务。何思源在处理北平学生示威游行、人民生活等问题上明显地没有按蒋介石的意图办,这样的市长总裁是绝对不会容忍的。
蒋介石原想画一个句号来结束这场麻烦。然而,他可以用自己的权力撤掉一个市长,却无论如何也“撤不掉”一个人的思想。
当时,傅作义就任总司令不久,他特地找到何思源表明此事与自己无关。何思源说:“我当了18个月市长,虽落得如此下场,却问心无愧。从上任那天起,我何思源就准备这个市长干不长。不是我不愿干,而是现在的天下不会长了。”
从撤职那一刻起,何思源就觉得自己的生命仿佛注入了新的血液。
7月5日下午,北平发生了一桩震惊全国的惨案:国民党华北“剿匪”副司令兼北平警备总司令、军统特务头子陈继承下令开枪打死打伤56名学生。事件从酝酿到发生,他们全是背着傅作义干的。事件发生后,各地的反蒋人士因不明真相都问罪于傅作义。作为总司令他不得不出来收拾残局,而真正的元凶陈继承却安然无事。傅作义非常恼火,他对何思源说:“这叫什么事?他们欺人太甚!”
何思源很直率地说:“这回你该看到了吧,蒋先生的统治腐败到了何等地步!陈继承在光天化日之下,在你刚就任总司令不久,竟敢越过你,调兵开枪屠杀无辜的青年学生。”
傅作义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带着惋惜的口气说:“你早离职了几天,不然,你可以帮帮我的忙。”
何思源说:“傅先生是发奋有为、励精图治的。但是,你毕竟是叶,所依附的根已经腐烂了。所以,你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所作为。局势变化太大,你不如趁此机会脱离腐根。”
傅作义没有表态。
何思源又说:“抗战期间,我在山东乡下打济南,对全局情况不甚了解。到了北平,我接触到的事情多了,看得也透了,觉得自己已从一个低台阶攀上了高台阶。我现在知道跟蒋介石走下去是一条绝路。所以,完全可以这样说,不是蒋先生撤了我市长的职务,而是我何思源脱离了老蒋的羁绊。”
“七·五”惨案发生后,何思源料定蒋介石的特务会找他的麻烦,甚至暗害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他便跑到青岛躲起来。这一躲就是3个月。11月上旬,他一回到北平就去找傅作义。不料居仁堂已经没有傅先生的影儿了。原来,傅作义见形势紧迫,已迁到城外一个村庄,并在那里修了一座堡垒。他俩见面刚坐定,傅作义就说:“军事真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冷宫皇子,签到登基》《要高考了,机甲到底怎么开啊》《她是S级哨兵们的白月光圣女》《大将》《我在大夏窃神权》《寒门贵女》《少女的野犬》《她被赶出侯府后》《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天命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