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对千年古墓进行技术处理 (1 / 1)
天才一秒记住【二五文学】地址:25wx.com
第29章对千年古墓进行技术处理
2009年1月18日,邯郸古都磁县,因南水北调工程需要,一座千年古墓正在发掘中。
当地一老乡说:“磁县文物部门正在发掘的这座古墓可能是曹操疑冢。数月内,古墓的秘密将重见天日。”
有人怀疑:“这座开挖的大墓真是流传已久的曹操墓地所在吗?”
出土文物证实,这里是北齐、东魏皇陵所在,而非曹操疑冢。
进入磁县境内,长满青草的土包随处可见。
它们往往高于地面五六米,占地数十平方米,远远望去就像拔地而起的蒙古包。上百座土包分布在磁县19个乡镇,土冢没有墓碑,更没有记载安葬者的身份。
当磁县文物保管所所长赵学风被人求证曹操疑冢之事的时候。这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文物工作者哈哈大笑:“要真是曹操墓,磁县的大门早就被中外考古学者踏破了,我哪还有时间接记者的电话。”
历史上,关于磁县墓葬群是曹操墓的传闻并非第一次流传。
位于临漳的六朝古都邺城,距磁县县城仅15公里。曹操破袁绍后以邺为都城,在这里修建铜雀台,在位于磁县的讲武城训练军将。相传曹操担心死后遭人暗算,在此布置多处疑冢。《三国演义》中这样描绘,曹操临终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
1974年以来,国家先后在磁县发掘了北齐尧俊墓、东魏茹茹公主墓、北齐高润墓、北齐文宣皇帝墓等,出土墓志、陶俑及其他器物数千件,证实这里是北齐、东魏皇陵所在,而非曹操疑冢。
1992年国务院将其更名为“北朝墓群”,标注的134座古墓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次当地居民传说的曹操古墓,经赵学风证实可以确定不是曹操墓,而是国务院标注的134座古墓之39号墓,但墓主身份还待考证。
古墓中出土了白釉覆莲罐1件,胎呈白色,有四系,施白釉,釉上还点缀有绿彩和黄彩,磁县文物保管所副所长李江把它叫“齐三彩”。
39号古墓的发掘工作才刚刚开始,但李江对这座古墓充满了期待。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流水回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转载请注明来源:二五文学25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