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去生活》转载请注明来源:二五文学25wx.com
即便我没有长住过京都,仅是匆忙路过,我也知道京都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加不加“之一”,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京都地处日本南部,纬度上接近中国南方,因地处盆地中央,城市四面环山,住久了,反倒对此地的美产生了怀疑。这里太干净、精致和平静,以至于像是这地球上最大的盆景。前年因为工作,被派到京都住了几个月。时间很短—刚学会点餐的日语—以至于短到只惊诧于它的美。
初到一个城市,最先打交道的就是便利店。人成年后,生活归零的机会不多,搬到异国他乡,便有了种重新开始的感觉。生活琐物,无一不需要重新购买,刚租好房子那几天,频繁往返于楼下的便利店和药妆店。生活在现代社会,消费是和世界最初的关联。我徘徊在货架之间,在陌生文字包装的诸多商品里,构建我的新生活。
回国之后,许多事都忘记了。当初写下的游记,现在看来像是记录的陌生人的生活。只是在日本养成的消费习惯还留着。日本制造业与零售业竞争激烈,每样日用品都铆足劲,极力妥帖。刚到那会儿,我总是惊讶地发现,为什么还有这种东西?比如,静电拖把,就是一个普通拖把而已,只是把抹布换成了一次性湿纸巾。每次拖完地,直接扔掉,下次再用,换张干净纸巾即可。比起布头拖把或海绵拖把,它方便许多。当然,一次性就代表反复购买。在反复洗拖把和反复购买之间,商业需要你选择后者。
不仅是拖把,还有许多新奇的东西令我着迷,比如说洗衣球,用可溶于水的塑料薄膜包裹住的洗衣液,丢一颗到洗衣机里,衣服洗得干净,温柔的香味可以留存大半个月,还有浴室地漏上的贴纸。为了防止头发进入下水道,日本人发明了这种贴纸,撕下来,贴在地漏上,水可以顺畅流下,头发留在了纸上,没有阻塞下水道的风险。这实在是非常日本的聪慧,欧美人喜欢在厨房下水池安装厨余垃圾粉碎机,但日本人不是,他们发明了一次性网兜,套在水盆下水处,水还是可以流出,但食物残渣被兜在网兜里,隔几日摘下扔掉,换上新的,成本廉价又省事。这和厨余垃圾粉碎机不同,粉碎机是一次投入,永久使用,而网兜对人的要求高了些,便宜但需要反复操作,这也非常日本。
在日本住久了,对遍地都是便利店产生了亲切感,这里是人人都消费得起的地方。日本零售业似乎并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衍生出高、中、低档。不像在美国,华尔街的人喜欢去WholeFoods(全食超市),中产去Costco(好市多),普通人去Wal-Mart(沃尔玛),日本像是所有人都在便利店消费。这或许跟日本人的收入差别并不太大有关系,阶级分层并不明显。日本上班族的薪水,按照年龄大概能推算出来。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月薪在一万元左右很正常。随着年龄增大,职位升高,年薪渐涨。在日本,似乎没有辞职这种说法,一个人进了某家企业,只要不出太大的娄子,一定可以做到退休。
日本企业极少有人离职。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员工,犯错被开除是极大的丑闻。即便犯了大错,公司想要某位员工离职,也不会明示,或许会安排员工去茶水间看报纸,如果脸皮极厚,看了三个月报纸也没有递上辞职信,事情也有转圜的余地。在日本职场,不犯错比表现优异更重要。在日语中,“领导”被称为“担当”,如果想要推进某个项目或商议某件事情,一定要担当出面才行。万一担当没空,其他人是不会承担起任何责任来推进事情的。日本企业制度明晰、分工合理,这保证了正常运行,但不愿承担任何个人责任,也导致了效率低下。
我刚到京都的时候,住在酒店。我和中介选定房子,交付定金,以为几天便可以搬进新公寓。结果我在酒店住了几乎半个月,中介也毫无办法,各种防火防灾重金属检测必须来上一遍。这种秩序井然、分工细化的制度,既保证了安全和有序,也降低了办事效率。租房需要半个月来办手续,这在国内是无法想象的。在北京,连实习期的房屋租赁中介都能在一下午搞定租房。
当时我很不习惯,后来我发现装网线需要两个月,也就没什么脾气了。这里是日本呀,这是文明和精细化的代价。只是在电车上,看到很多日本人还在使用翻盖手机时,我牢牢抓住自己从国内带来的移动Wi-Fi,心里暗想,这种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虽然日本没有极穷的人,但极富的人确实很多。日本匠人精神时常为世界称道,某位寿司师傅,终其一生,只开一间小店卖手握寿司,只选用最好的食材,维持手掌的温度,研究芥末的比例,掌握顾客下咽的速度,听起来确实让人感动。当然,价格也让人想流泪,一顿饭动辄几千上万元。在日本,每个种类消费品里,几乎都有极其奢华的顶级产品,而匠人精神则为高昂的价格提供了合理性。
在匠人精神发达的背后,无非也就是有极其富裕的阶层能为它们埋单。
有人常说中国制造业没有匠人精神,这也只是时间问题,富人富起来的时间还不够长,制造和服务业还没能赶上富人的消费脚步。日本各大财阀背后是传了数代的家族,各类商业之中都可以看到熟悉的财阀的身影。垄断对商业而言当然是好事,但这也挤占了创新的空间。年轻人除了进入某家企业上班,其实没有多少选择。不过即便选择空间狭窄,沦为赤贫的可能性也是极低的,就算没有文凭、年龄偏大,只要勤奋,打上两份零工,月入一万元,比之大学毕业生,收入并不会少很多。
住在京都,我时常会感觉时间很慢,像是社会发展到了某个阶段会趋于静止,不时会想起福山所说的,人类政治文明最后的形态走到了终点。有一天傍晚,骑自行车到祇园散步,天色渐暗,祇园有几条路,灯是装在地面之下,投射到和式建筑上,光影不明,格外好看。那天我骑着骑着,一位艺伎突然小跑出来,差点撞上我的自行车。她并不是平常见到的浓妆艳抹、白脸庞、木屐盛装的舞伎。
她身量矮小,穿着极贴身的浴衣,红唇淡妆,皮肤自然白皙,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发髻盘在脑后。快要撞到我的时候,她回过神来,退了几步,赶忙鞠躬致歉。舞伎的美,更符合人们对日本的想象,而眼前这位艺伎的美,却是美得极致。回想谷崎润一郎写的《细雪》,里面所描写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大概就是如此。她更符合我对日本之美的理解,只是日常生活里的匆忙一瞥,也让人如窥仙境。
只是这种美,确实太昂贵了。大概也只有女人才能理解,每一寸的美都是要付出时间和代价的。我记得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结尾里写过,生活归于宁静后,贵族家里的每个盘子、每件衣服,都需要操心。走在京都的路上,每家每户门口都有照料得当的植物,不少人家门口的灯饰、摆件都漂亮得惊人。走在富人区,传统日式建筑屋檐上所放的石像,动辄几万元。日本人愿意在审美上投入的精力和花销,也让我觉得惊讶。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落崖三载后》《变身齐天大圣,觉醒七十二变》【森趣阁】《北齐怪谈》《回到我妈制霸内娱那几年》《东京:超凡寄生》《穿成镶边女配的她们》《穿到古埃及饲养法老》《我在妖武乱世,武道成神》《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