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人之九》转载请注明来源:二五文学25wx.com
整肃捏报改善包衣
康熙十三年五月,徐元文被擢升擢(zhuo)升:提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重修《太宗实录》副总裁。第二年四月,改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充日讲起居官,专为康熙帝讲学、原先,熊赐履负责经筵讲官,但年轻的康熙皇帝对熊赐履进讲内容感到不能满足,他让徐元文将《通鉴》与《四书》相互进讲,想从《通鉴》记载的历朝得失成败中探寻治国之道。徐元文便精选《通鉴纲目》中与治国有密切关系的有关篇章,撰成讲义,按期进讲。徐元文这个阶段进讲《通鉴》里有关历史兴革内容,对康熙的行政治国有很大影响。因此,康熙帝赐他御书墨宝三幅。通过进讲,康熙对徐元文的政治才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徐元文先后被提升为左都御史、刑部尚书、户部尚书,直到宰辅——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即使后来被降职,还被委任为《明史》监修总裁官、《大清一统志》副总裁、《三朝国史》总裁官。徐元文从此得以参与朝政大事,施展其振饬纪纲、澄清吏治的政治才能。
徐元文任左都御史期间,正值平三藩战争后期,吴三桂的几十万部众相继投降。降兵降将们要吃要饷,耗费巨大,使本来就吃紧的国库更显得入不敷(fu)出,军需更加显得吃紧。如何处理这些降众?有人主张把他们羁留云南;有的主张将他们调移他处;有人主张对他们进行整编;有的主张把他们划归各旗管束。徐元文认为这些主张皆不可取。他认为几十万降众羁留云南,绝非长久之计,弄不好会激起事变;调移他处,千里调动,耗资更大;换将整编,降众会疑心,终将留下隐患;划归各旗,降者人多势众,旗官如何管束?他上疏康熙帝,提出了独立有效的处理意见:第一,对胁从之众要恩许自新,以利瓦解三藩的军队。第二,安置恩许自新的胁从之众要区别对待,凡可留用者,应与绿旗将弁(bian)一例录用;不宜留用者一概分遣为民,由各道安插。这样一来,既可减少俸饷开支,又可充实军需。至于耿精忠、尚之信、孙延龄旧隶将官,更应该解散。康熙帝采纳了徐元文的建议,利索地解决了这件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徐元文还疏请革除三藩在粤、闽、滇、黔诸省的虐政,如盐埠(bu)、渡税、鱼课、船捐、牙行、勋庄、圈田等,康熙帝一并采纳了他的建议,荡除了旧日三藩辖地的横征暴敛。
清初曾多次下令清查隐占田亩,以实国库,并订出奖励性的规定:“凡查出者分别甄(zhen)录”。那些知州知县为了升官提职,凭空捏造。一些州县一夜之间竟多出几十万亩“田地”。这些“田地”的税赋自然摊到所在地农民的头上:三亩之家缴五亩税,五亩之户纳十亩粮。强摊硬派的作法,弄得许多交不出税赋的人家,有的被逼得卖田典地,倾家荡产;有的被迫卖儿鬻(yu)女,家破人亡;更多的是携老扶幼,逃亡他乡。清政府的清查政策不仅没有达到“以实国库”的目的,相反,却更加破坏了农业生产,为造就一大批贪官污吏埋下祸患。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于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五文学25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