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二五文学】地址:25wx.com
伊里亚·列宾
19世纪的俄国依然是黑暗的沙皇专制的封建农奴制国家,但是革命的浪潮早已悄悄逼近了这个腐朽高贵王位,因为资产阶级的民主的、自由的思想早已深植于青年一代的内心深处。1861年,俄国沙皇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迫不得已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废奴运动,但其结果是对广大劳动人民更大的欺骗。人民愤怒了,高举民主与自由的大旗宣布追求自身的解放,与统治阶级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斗争。1863年,俄国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里发生了一件震动整个美术界的大事,有14名毕业生拒绝官方规定的创作题目《瓦尔加列的宴会》。他们集体向院务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允许他们自己选题、创作来参加毕业竞赛。院方震惊了,知道如果同意他们自由选题,就等于承认了民主及民族主义权利。校方为了维护这一百年来权力至上的规矩,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这14名毕业生中除了一人之外,13名油画系学生与一名雕塑系学生拒绝毕业,愤然离校,以表示对官僚制度的反抗,这件事在当时被称为“学院暴动”。这些青年随即被作为“嫌疑分子”而列入暗探局的黑名单。
这14个人推选出富有理论与组织才能的克拉姆斯柯依作为自己的领袖,组成了“彼得堡自由美术家协会”。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斗争。1870年,协会迫于社会与经济的压力,不得不解散。随后,克拉姆斯柯依与莫斯科的画家彼洛夫等人组成了另一个团体“巡回展览画派”。由于众多杰出人士的加入,渐渐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美术家组织,他们以优秀的作品为俄国在世界画坛上争得一席之地,其中,伊里亚·列宾则为之作出了巨大贡献。
列宾于1844年7月24日在哈尔科夫省楚古叶夫镇一个移民军人家中诞生。开始时他在军事地形测量学校读书,后来表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被父母送到画家布那科天那里学习。1863年,一家人移民彼得堡,列宾进入绘画学校,不久又进入了美术学院学习。经过系统的理论充实及实践经验,列宾的天才很快显露出来。在此期间,克拉姆斯柯依非常欣赏这个天才青年,并对列宾进行了悉心指导。1871年,列宾毕业时以一幅油画作品《睚鲁的女儿复活》摘得了学院的金质大奖章,从而获得了出国学习的机会。在出国之前,列宾完成了他第一幅伟大杰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第一幅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杰作。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搬到了伏尔加河边居住,与纤夫们交朋友,仔细了解了他们的思想、情感与生活状况。画中的11个贫苦辛劳的纤夫,个性极其鲜明,列宾以稍加夸张的笔触使画中人物从背景中凸立出来,虽然有些损害了画面空间的真实性,但人物形象本身在重压之下苦难的眼神及力的表现,的确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使人想到民歌《船夫曲》那种低沉、雄壮而又悲怆的旋律。这是人与社会的抗争,也是人与自然的抗争。
在国外,列宾深入研究了前辈们的巨作,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风格中去。这期间他创作了《巴黎咖啡馆》、《女乞丐》、《捕鱼女》等作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转载请注明来源:二五文学25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