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马歇尔 (1 / 1)
乔治·马歇尔
1944年1月3日的《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是乔治·马歇尔。该周刊除选他为本年度的新闻人物之外,还称颂他是“国家的监护者”,赞美他是“不可或缺的人”。
的确,马歇尔的成就使他可以担得起这样的称誉,特别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杰出表现。
凡是访问过五角大楼的人,都不难理解为什么总统认定,自己离开了马歇尔将军便寸步难行。因为,任何其他人都难以胜任战争期间陆军参谋长办公室主人肩负的繁重使命。更何况,因为战争的需要,陆军部和海军部(美国空军此时并未从陆军中独立出来)联合办公,组成了参谋长联席会议,马歇尔兼任着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一职。这样,马歇尔成了除美军总司令罗斯福总统之外的第一号军事人物。
马歇尔自1939年第一次接任以来,参谋长办公室每天要处理的问题,就其规模、难度、重要性和复杂性来说,发展之快令人瞠目,直接在他手下工作的官兵有3000人,使他能随时了解战局的发展、盟国的想法、敌人的打算、总统的考虑和国会投票表决的前景。
马歇尔一贯采取用人所长、各尽其职的方针,主张每项工作都应选拔最优秀的人去完成,人选既定,就得放手让他们去干。他对表现良好的部下偶尔赞扬几句。对完不成任务的,就毫不犹豫地把他们打发走。但令人惊奇的是,他随时都清楚他交代手下人主办的每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他规定自己每天必须知道和了解部下所知道的全部情况,因此他宜布,不管是谁,都可以直接向他汇报工作,从而使他得以得心应手地控制一个庞大的、急速运转和经常极度繁忙的指挥机构。
“马歇尔从不拉帮结伙,”他的副参谋长汤姆·汉迪将军说:“人人都能与他共事和同他争论。只要你完成了工作,就啥事儿没有。他要发作起来也很粗暴,他会把你痛骂一顿,他也会把你晾在一边,但他在听汇报时也能长时间听你讲。他的记忆力可谓惊人,甚至能记住细枝末节。有一次他去国会参加一个小组委员会会议,会上有人就一些繁琐的细节提了一个令人恼火、刨根问底的问题。他对答如流,讲得从容不迫,不容置辩。”我问他究竟是怎样记住所有这些细节的,他说:“是我这几个星期从汇报情况的军官那里听来的。’”
的确,马歇尔组织领导了陆军部出色的情况汇报会,使得这个美军的大脑中枢时时刻刻地高速运转。每天上午,经核准的人员可以进入马歇尔的会议室,观看有美军参战的各个战区精确的图示。会议在上午9时准时开始。
“我们逐渐认识到,”马歇尔后来回忆说,“介绍世界战况对我和主要工作人员至关重要。因为我们在如此众多的不同地区作战,而国内形势又随之风云变幻。我的身边就有各种能工巧匠,而且人数众多,这样我们就逐渐形成了早汇报的制度,由经过挑选、口才出众的年轻军官在会上介绍情况。他们清晨4点就起床,整理头天夜里的电报,9点钟做好汇报准备”。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二五文学【25wx.com】第一时间更新《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