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威灵顿 (1 / 1)
《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转载请注明来源:二五文学25wx.com
阿瑟·威灵顿
阿瑟·威灵顿,著名的军事统帅和强硬派政治家,素有“铁公爵”之称。1769年4月14日,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贵族世家。幼年在英国伊植公学读书,因成绩不佳,被送到法国昂热军事学院学习。1787年从该校毕业后,加入英军服役,并通过各种关系当上了爱尔兰总督的副官。1793年,又花重金买到了一个陆军中校军衔。1794年参加了英国对法兰西共和国的战争,并在弗兰德斯战役中初露头角。1796—1805年,英国发动征服印度王公部队的第四次殖民战争,威灵顿是这场罪恶战争的积极参加者。他曾在1799年5月4日,指挥部队用大炮轰开南印度迈索尔王国的首都——色林卡帕坦,残酷地杀害了铁普苏丹,并将这座繁华的城市洗劫一空。由于威灵顿的胜利,他成为英国统治迈索尔王国的军事长官,也成为英国继续侵略印度马拉塔、古塔克、巴拉索尔以及瓦德河西岸地区的主要指挥者。1805年,因在印度作战有功,被英国政府授予少将军衔,并委任为爱尔兰事务大臣。从此便成为英国军政界的一个重要角色。
1808—1813年,威灵顿作为英国派遣军的统帅,直接参加并指挥了著名的伊比利亚半岛战争。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军事活动之一。在这次战争中,他灵活地运用防御战术,多次主动地撤退和适时地进攻,成功地挫败了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法军,迫使拿破仑一世在1814年4月宣布退位。这次辉煌的胜利不仅为威灵顿赢得了“公爵”的封号和陆军元帅的军衔;也使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以灵活防御、机动作战、保存实力为基础的军事谋略思想。这套思想为他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中彻底打垮拿破仑一世奠定了基础。这场战争的大体经过是这样的:
1807年11月,拿破仑一世在同西班牙签订共同瓜分葡萄牙的密约之后,借口葡萄牙不执行对英国的大陆封锁政策而派遣军队入侵葡萄牙,并在次年3月,进军西班牙的马德里,立约瑟夫(国王的哥哥)为西班牙国王。拿破仑的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激起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民的强烈不满,因而展开了反对法国占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英国政府则从自身利益出发,支持并参加了这场斗争。
1808年8月,威灵顿率领英军一万多人从葡萄牙登陆,在维米耶罗之战中击败法军。但就在他准备乘胜追击的时候,由于英国政府内部对法求和的思想占了上风,皇家近卫军派人夺去了威灵顿的指挥权,并迫使他在同法国签订的辛特拉协定上签字;根据这一协定,法国将放弃占领葡萄牙,威灵顿将军的部队也必须全部遣送回国。这就给法军留下了卷土重来的机会。这一协定的签订使英国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于是,在1809年4月,威灵顿再一次被派往葡萄牙,指挥英、葡、西联军,继续对法作战。这一次,由于他的胞兄、著名强硬派外交官韦尔斯利出任了英国外交大臣,使威灵顿的作战有了基本保障。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萧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五文学25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