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二五文学】地址:25wx.com
沱2井井场。
32001钻井队的职工仍在按部就班地工作着。这是他们来京门会战打的第二口探井。井场和驻地除多了两块“远学大庆,近学0二”的固定标语外,其它仍然是那样整洁、那样有序。
温源来到井队,凭借着钻井技师的出身,敏锐地发现。这个队的钻井速度有问题:原设计3500米的井深,按当时的钻井水平,起码两个半月才能打完,而这口井不到一个月时间已打到了3200多米,顶多再用半个月时间就可交井了。一查看钻井班报资料、泥浆资料、地质钻时记录,他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这是怎么搞的?难道他们疯了吗!”
二十多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奉行的传统钻井技术,是从“老大哥”那里学来的。这套工艺技术叫做“低泵压、大钻压、慢转速、小排量”技术。按照技术要求,正常钻井泵压不得超过30个大气压;钻压可以加到二十、三十乃至五十、六十吨;转速只能用低档,偶尔可用中档,即54—122转/分,严禁用高档;排量15—30升/秒。
温源发现,这个队目前采用的钻井参数与传统技术大不相同,走的是“高泵压、低钻压、高转速、大排量”的路子,他们把泵压开到120—200大气压,钻压限定到7—15吨,坚持每分钟200转的高转速钻进,泥浆排量45—55升/秒。“泵压这样高,转速这么快,万一设备承受不了,那是要出人命的!怎么能这样干?”温源喃喃地自语着。查看完各个关键部位,居然没有发现其它纰漏,心情稍微轻松一点,便径直来到队部要问个究竟。
得到邹德欢的通知,指导员金克木、队长王同庆、副队长兼技术员郝刚、副指导员马勇、工人技术员罗强、地质技术员温尔舒、泥浆大班老工人辛华等陆续来到队部。他们一进帐篷,发现温源在队长王同庆的座椅上,不用目光正视,而是下颌内收,眼球上翻,用余光审视进门的每个队干部。别人向他打招呼:“温书记来啦!”“温书记好!”他似乎一句也没听见,仍然用余光审视着每一个人。
郝刚有点发怵了,看看队长。
王同庆也有点发怵,看看指导员。
金克木到底是经验丰富,快速地思考着如何应对温源严厉的批评或质问。
温源神态严肃,但语气却相当平和:“说说看,你们采取这样的技术参数是怎样考虑的?有什么理论和实践依据?还有,如果出现了问题将如何应对?有什么具体措施?说说看。谁先说说呢?”
气氛相对缓和了些。只要有时间耐心听,事情就好办。井队干部最担心的激烈训斥,不听汇报和解释、停产整顿等局面没有出现。因为他们在采取上述钻井参数时,经过全队技术骨干的反复讨论,对提出的所有不同意见进行过答辩式的反复论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听到温源提出“谁先说”之后,郝刚反应最快,他立即表示:“我先汇报,汇报不到的地方队长、指导员、罗技术员及在座其他同志补充。”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