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5wx.com

于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五文学25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孟郊

孟郊(751年—814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人。性格正直,不同于流俗。年近五十才中进士,曾任溧(li)阳尉。宪宗元和初,郑余庆为河南尹,奏为水陆转运判官。郑余庆镇守兴元,奏为参谋。前往赴任暴卒于途中。他一生困顿。诗多不平之鸣,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长于五言古诗。语言力求奇僻,形成独特的风格。和贾岛齐名,有《孟东野集》。

在唐王朝的“安史之乱”中有不少写反映人民疾苦的诗人。孟郊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以独有的特色著称于中唐诗坛。他的诗风格接近韩愈,后世并称“韩孟”。

孟郊一生穷困潦倒,父亲任昆山县尉,很早就去世了,母亲抚养孟郊兄弟三人,生活孤苦贫寒。

孟郊穷苦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从出世到40岁为第一阶段,这是他亲历战乱苦于谋生求职的阶段。他自幼随父在昆山生活。那时,正是安史之乱期间,中原经常打仗,南方相对稳定,孟郊在相对安定的环境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他30岁时搬家到河阻。当时李希烈、李惟岳相继起兵叛乱。李凡(peng)为河阳三城镇遏使,与马燧等引重兵,挽救保护唐室。孟郊在此期间写有《上河阳李大夫》诗,歌颂李凡,表达仰托之意。同时,他还写了《感怀》、《杀气不在边》等诗。反映当时汴路梗塞不通,自己被阻留在河南的焦急心情。

在此期间他还到过长安、苏州四处求职谋生,但都落空。

从41岁至49岁,是他困顿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主要是参加科举考试。第一次参加考试落榜,但在京城结识了韩愈等,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第二次孟郊又赶到长安应考,依旧是名落孙山,此时孟郊已是心如刀割,他迅速的离开长安这个伤心的地方,周游朔方、商州、复州、汝州等地。又过了二年,孟郊第三次赴长安参加应试,才中了进士。他高兴得写出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毫不掩饰地抒发,放荡得意之情。这时的孟郊虽然中了进士,但并没有被任职,他只有周游各地,到处投亲访友,过着贫寒的流浪生活。

从50岁至54岁,为他第三阶段。这四五年,是孟郊在溧阳为官时期。他是一个小小县尉,掌管一县军事,负责地方治安,是职位很低的小吏。唐代的新进士往往派往这种职务,但诗家文人非常厌恶。如杜甫就有“不作西河尉,凄凉为折腰”的诗,表示不愿做这类尉官。对此,孟郊也有同感。他对这个职务很不满,经常外出游历作诗,到晚上才回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其他相关阅读More+

天命之上

风月

山海提灯

跃千愁

高武纪元

烽仙

奉旨成亲

其君折枝

云鬓楚腰

白鹿谓霜

如见雪来

杨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