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荷兰最伟大的画家 (1 / 1)
毕尚,风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五文学25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伦勃朗:荷兰最伟大的画家
伦勃朗出生于1606年7月15日。他是莱顿市一个磨坊主的儿子。早年师从鹿特丹的一位大画家学画,后来又进入阿姆斯特丹的画家皮特拉斯特曼的画室学习。最终,他离开了老师开始自学。他早期的作品主要有《正在读圣经的母亲》、《杜普教授讲解剖课》、《一位东方人的肖像》、《瞎子》等。
1634年,伦勃朗与一位有钱的画商的亲戚——莎斯基雅小姐结了婚,在他自绘的《画家同他的妻子莎斯基雅》中,他把自己打扮成武士,举杯庆祝,他的妻子坐在他的膝上,也回头向观众致意。画面充满了欢乐、幸福的气氛以及画家对生活充满自信的豪气。
这一时期,是伦勃朗最为幸福的一段美好时光。他高超的画技,为他引来大量的雇主。但是,由于他对于收集艺术品的嗜好,使他没能积蓄钱财。伦勃朗不但收集古今的名作珍品,也购买一些无名画家的作品。而且常常是他自己把价钱抬得很高,他说道:“这是为了维护艺术职业的尊严。”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画派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也是17世纪整个欧洲艺术的杰出代表。他是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及风景画的一流大师,几乎擅长绘画艺术的一切表现形式,其中油画、版画、素描尤为精到。最应该提到的是,伦勃朗在铜版画方面为后代留下了重要的遗产。丢勒是木刻版画的先驱,伦勃朗则是腐蚀铜版画的更加伟大的先驱。
1642年,荷兰最伟大的艺术家伦勃朗受一群军人的委托,创作一幅集体肖像画。伦勃朗一反常规,没有像哈尔斯画的军官群像那样,每个人都很完整;也不像他早先画的《杜普教授讲解剖课》那样,每个人都显现在同样明亮的光线下。伦勃朗把这张群像画画成一幅具有戏剧性的风俗画。一群军人正在长官带领下出发巡查。伦勃朗选择了大尉班宁·柯克下令连队出发的瞬间。军人们正从兵营中急急忙忙赶出来。队伍还没有站好,乱轰轰地聚在一起。有的人正在走动;有的人正准备武器;有的人正要举起旗帜;还有几个孩子在其间嬉戏。伦勃朗采用了明暗法,使造型更为厚实。这加强了戏剧效果,同时也显示出一种高昂的战斗热情。伦勃朗把两个普通的战士放在最前面光亮处,突出了这种风俗画的戏剧性。他们都在手忙脚乱地准备着。其中的几个孩子也比较突出。尤其是其中那个正快步跑着的小姑娘,她被强烈的光照着,甚至可以说她自身就是一个散发着光的小天使,在光线的对比中,更显出孩子们的纯洁、娇憨。而其他的人物都退居在黑暗中。应该说,这幅画是很不错的。但是,因为军人们要的是肖像画,许多军人都不满意被放在阴影中,因为,他们都出了相同的价钱。但向来正直、自由,一心要维护艺术职业尊严的伦勃朗,拒绝修改作品。结果,雇主们提出抗议,把他告上了法庭。最终,在那个日益商业化的社会中,伦勃朗被迫交了大笔的赔偿金,而且他的名声大损,订画的顾客也大为减少。从此,伦勃朗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每况愈下。这可真称得上是伦勃朗一生的大祸。此后,不幸的事情又接连而来,伦勃朗在贫困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但是,在这接二连三的打击与挫折的过程中,伦勃朗参透了世事,开阔了眼界,对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缺少生意的日子里,伦勃朗可以安下心来作自己喜欢的画了,不会再受制于那些顾客们无理的要求与打扰。从此,伦勃朗的艺术水平更进一步达到了精纯的境界。他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多为优秀之作,例如《圣家族》、《牧人来拜》、《一个犹太商人》、《对镜理装的少妇》、《荷马》、《浪子》等等,体现了画家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中《圣家族》一画明显地体现了画家注重劳动人民的倾向。这幅《圣家族》完全没有先辈作品中那种神圣的气息。画面上除了左上角从窗户上飞进来几个小天使,表明这是一件有关宗教“神迹”之外,完全是一家穷苦的荷兰农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一位穿着粗布长袍的农家少妇,腿上盖着一件厚衣,脚踏暖炉,正对着一堆燃烧着的木柴读书。天气变为暗淡,火焰也微弱下来。少妇转过身关切地掀开盖着摇篮的衣服,看看她初生的小宝宝是否睡得安稳。尽管她的丈夫在一旁不停地挥斧劈柴,在微暗的光线下,孩子依然睡得十分香甜。伦勃朗在这幅画中,把基督耶稣一家描绘成普通的劳动人民。他根本不愿意为了附庸高贵,而画上那几个“神圣的光环”。因为,伦勃朗知道,假如《圣经》上所述的基督的身份也是真实的话,耶稣一家就应该是这种平凡的人,过的也就是这种平凡的生活。马克思说:“伦勃朗是按照荷兰农妇来画圣母的。”我们在这幅画中直接感受到的是:北欧冬日里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人们过着勤劳简朴的生活,洋溢着亲子之间的温情以及一家人的幸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