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1992年俄罗斯开始推行私有化运动 (1 / 1)
天才一秒记住【二五文学】地址:25wx.com
98.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1992年俄罗斯开始推行私有化运动
前苏联解体以后,作为继承其主体的俄罗斯开始了激进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宏观调控的稳定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决策结构的转化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而产权制度的改革则是经济转轨的核心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转轨的成效。在经济体制的三大要素中,产权制度居首要地位,它对经济体制的整体功效具有相对决定性的影响。同东欧几国一样,俄罗斯转轨目标是建立私有制为基础,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市场经济。因而,大规模的私有化自然就被视为产权制度改造的根本途径,成了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首要环节。
从1992年俄罗斯正式推行私有化开始,已走过四年的艰苦岁月。纵观俄罗斯私有化进展情况,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6月到1994年6月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挖掉传统制度的根基;从1994年7月起进入第二阶段,重点在刺激经济发展。
(1)第一阶段私有化的情况与问题(1992.6~1994.6)
虽然早在1991年12月29日,俄总统就已发布实施私有化的命令,1992年初,俄私有化进程正式开始。但从严格意义上,私有化政策正式推行是从1992年6月开始的。1992年1月物价全面放开后,实际物价上涨30~40倍,居民中原来还可以用于私有化的钱一下子耗费在消费品的普遍涨价中。这样,实际上国有资产根本无人购买,由此才想出了“私有化证券”的方法,用“私有化证券”来购买国家资产。因此,第一阶段私有化又称证券私有化。
俄第一阶段私有化的政治色彩较浓,追求的主要目的是挖掉传统制度的根基,尽快造就私有者阶层。俄联邦国有资产委员会在1995年3月31日发表的关于(私有化的总结和前景的分析报告)中指出:截至1994年6月30日,大规模私有化的结果造成了一批私有者阶层,约11.3万个原国营企业实现了私有化,占国营企业总数的47%,建立股份制的企业2.5万个。30%的居民成为私有化企业股票持有者。
这一阶段的私有化虽为打破传统的所有制结构,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但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多数人认为第一阶段的私有化是不成功的。首先,远未形成广泛的私有者阶层。据统计,约30%的人把私有化证券廉价出售换取食品、酒类,近一半的人把证券交给投资基金会便不再过问其去向,20%的人买企业股票。但是,其中多数私有化证券持有者并没有成为企业的“股东”,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策。其次,未能吸收投资者推动改变经济结构和进行技术改造,企业运转机制多数基本如旧。一些私有化企业管理混乱,效益很差,资产流失严重。此外,俄罗斯第一阶段私有化的推行不仅没有降低俄经济的垄断程度和建立竞争环境,对促成市场经济的作用不明显,还破坏了原来一定的经济联系和协作环节,使投资环境更加恶劣。
(2)第二阶段私有化(1994年7月以后)
从1994年7月1日,俄罗斯私有化进入第二阶段。私有化从无偿私有化转为有偿私有化,从追求政治目标转向注重经济效益,刺激生产投资。
私有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世界的100次变革(下)》转载请注明来源:二五文学25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