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殖民地人民政治上的觉醒——18世纪西属美洲殖民地的改革运动 (1 / 1)
天才一秒记住【二五文学】地址:25wx.com
31.殖民地人民政治上的觉醒——18世纪西属美洲殖民地的改革运动
1700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病危,在遗嘱中,他把王位传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菲力浦公爵,由此引起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战后,波旁家族入主西班牙王室,取代了统治西班牙200多年的来自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政局的这一重大变化成为西班牙及其美洲殖民地发生一系列变革的主要原因。
18世纪欧洲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变动,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猛烈地冲击着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波旁王朝为了挽救西班牙的衰落,与欧洲列强抗衡,实行开明君主制并着手对西班牙及美洲殖民地的政策进行一系列重大的调整。史称“波旁改革”。
西属美洲殖民地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管理体制的改革
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是行政区的重新规划和殖民机构的重新调整。哈布斯堡王朝时的美洲殖民地分为新西班牙总督区和秘鲁总督区。前者包括墨西哥及中美洲的一部分,后者囊括了除新西班牙总督区外所有中南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这种划分是十分粗糙的。辖区过大不利于统一管理,也不利于抵御日益增长的来自外部的威胁。1716年王室批准在新西班牙设立独立于总督之外的都督府,辖地包括墨西哥北部诸省和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得克萨斯。首府先设在索诺拉,后改在奇瓦瓦。主要目的在于加强边疆防卫,对付不断增长的英、法、俄势力的侵入。1717年新格拉纳达都督府改为新格拉纳达总督区,辖区包括今天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委内瑞拉,首府设在圣塔菲。1739年8月,这一决定正式生效。1776年南部拉普拉塔总督区成立,辖地包括今天的玻利维亚、乌拉圭、巴拉圭、阿根廷等地。1778年又设立了智利都督区。新辖区的设立对保卫殖民地领土的完整、抵御外来侵略者及加强殖民地内部的管理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管理体制上,波旁王朝后的最大变化是根据法国的经验在殖民地引进了监察官制度。哈布斯堡王朝时的官僚体制主要是总督制,但是由于买卖官职,地方土生白人的势力日益强大,官僚机构不是王权的象征而成了土生白人控制的工具。同时,为了收回买官的花费,官吏们利用职权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1764年监察官制首先试行于古巴,1782年开始在大陆推广。首先在拉普拉塔区设立监察区8个,1784年秘鲁都督府也仿照拉普拉塔区的做法进行了类似的改组,组成8个监察区。1787年新西班牙取消了200个郡,代之以12个监察区。1790年除部分边境省份仍由军事首脑管理外,大部分地区都实行了辖区制。根据1786年王室颁布的监察官细则,监察官的职能相当于省级行政长官,其权限包括维护社会治安、决定公共工程的兴建及管理经济、财政和防务。原来由检审庭负责的税收也归监察官管理。监察官之下取消原来的郡守之职,改由监察官直接派遣代理机构处理市镇事务。监察区制的建立削弱了总督和市议会的权力,各监察区内监察官成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地方事务包括最重要的征税权在内也都由监察官的代理人负责。由于监察官都是由王室直接任命,绕过了总督,所以,王室对殖民地的控制大大加强了。
(2)削弱教会势力
教会是西属美洲殖民地统治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殖民地享有种种特权。教会不仅通过传教活动控制着人们的思想,而且通过征收什一税、放高利贷等手段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教会对社会财富过多的垄断和教权企图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离心倾向,越来越引起王室的不满。波旁王朝利用改革之机着手制定限制教会的措施并在卡洛斯三世执政时,于1767年6月24日将西属美洲各地的耶稣会教士全部驱逐出境,总数达2,500多人。被逐的教士有的被流放到大西洋的荒岛,有的亡命欧洲,他们的财产被充公。这一行动极大地削弱了教会的势力。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震惊世界的100次变革(上)》转载请注明来源:二五文学25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