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欧也妮·葛朗台》:批判人性堕落的一座文学丰碑 (1 / 1)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上)》转载请注明来源:二五文学25wx.com
38.《欧也妮·葛朗台》:批判人性堕落的一座文学丰碑
〔法国〕巴尔扎克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1799~1850年)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在世界文学中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出生于法国图尔市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
在与各种人物接触交往中,巴尔扎克亲身领略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万能和万恶的力量,以及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己主义关系。巴尔扎克一生创作了70多部作品,描写了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进攻下必然灭亡的命运、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发迹历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巴尔扎克一生坚持自己的文学选择,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位被无穷无尽的债务逼出来的大作家,在身后树立起一座文学的丰碑。
【背景介绍】
巴尔扎克写作这篇小说时,法国社会充满了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但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篡夺,代表金融贵族的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建立了七月王朝。七月王朝的18年统治,除了1840年后有五六年相对安定外,其余十几年,几乎处于起义、骚动和要求改革的运动之中。
《欧也妮·葛朗台》创作于1833年最后几个月,这时的巴尔扎克虽然参加了保王党,但他对正统思想已经有些冷淡,对1830年革命表现出极度失望。为此,他遭到保王党正统派的攻击,但他不改初衷,保持中小资产阶级的观点,同情人民疾苦,批判贵族资产阶级。
【内容概述】
在法国索漠城里一条街的尽头的老宅子里住着当地最有钱、最有威望的葛朗台老头。1789年葛朗台已经是个富裕的箍桶匠了。他能写会算,在40岁上娶了有钱的木板商的女儿为妻。共和政府在索漠地区拍卖教会产业时,葛郎台用自己的积蓄和妻子的陪嫁买下了区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老修道院和几块分租田,还当上了市长。1806年,他继承了岳母、太太的外公、外婆的三笔遗产,成为附近纳税最多的新贵族。他以吝啬著称,有一套理财的本领。他举止朴素,餐桌上也没有美酒佳肴,面包由女仆拿侬做,寒冬腊月舍不得生火取暖,平时还要克扣女儿和妻子的零用钱。他做木桶生意,预算得“和天文学家一样准确,他的投机事业从没失败过”,区里人人都吃过他的亏,中过他的圈套。
18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是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的23岁生日。那天,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索漠初级裁判庭庭长蓬风先生,带着索漠城里少有的鲜花向欧也妮祝贺;随后银行家格拉桑一家也带来了欧洲极少见的好望角欧石南。他们都是来向欧也妮献殷勤的,这一切,老奸巨猾的葛朗台心里明白:他们都是为了他的金钱和陪嫁才争夺他的女儿。他也乐意利用女儿作为钓饵来“钓鱼”。正当他们兴致勃勃地打牌时,突然从巴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葛朗台的侄子、22岁的查理。原来查理的父亲因无钱偿还债务,破产了,他准备自杀。临死前,他让儿子查理投奔伯父。
葛朗台看到兄弟的绝命书后不动声色,直到第二天才告诉查理。他不愿承担什么义务,更不愿把查理这个包袱背在身上。当天夜里他想好了一套诡计,借口家中有事,忙得分不开身,请公证人克罗旭和银行家帮忙。公证人表示愿意到巴黎去处理事情,但来往路费要葛朗台出,银行家则表示不要葛朗台付路费,他可以去巴黎办理。葛朗台自然是赞同银行家的主张,暗自满心喜悦。在这件事情上,葛朗台不但分文没花,还利用银行家在巴黎大做公债买卖,赚了一大笔钱。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五文学25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