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文学【25wx.com】第一时间更新《中国经济改革进程》最新章节。
spanclass="xx1"6.1从内向型经济转向外向型经济/span
当代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为西欧新兴国家开辟了广大的活动领域。市场的扩大又激发了从18世纪中期的英国开始,然后遍及西欧各国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一个世纪以后,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进入20世纪以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进行。除了商品的国际贸易,又开始了资本的国际流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本国际化又有了新的发展,除了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国际化,生产资本的国际化也迅速发展起来。
于是,如何处理对外经济关系,就成为发展中国家必须面对的重大战略问题。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处理本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系有两种基本的范式:内向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前一种经济的初始状态是闭关自守,避免与西方国家进行交往。然而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闭关自守是完全不可能的,于是早在“二战”后初期,发展中国家就纷纷放弃闭关自守政策,开始同发达国家做生意。不过,其中多数国家与发达国家做生意的目的,并不是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共同发展,而是通过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尽早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取代原来的进口品。后来的历史经验表明,采取这种“进口替代”战略并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到20世纪后期,多数发展中国家效法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四小龙”的成功做法,从内向型经济转向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也有低级形态和高级形态之分。其中的低级形态是在适度保护下努力增加出口,被称为“出口导向经济”,高级形态则是充分实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化)的开放经济。
表6.1对外经济关系的分类
进口替代(importsubstitution)战略和出口导向(exportoriented)战略都是后进国家在追赶先进国家时采取的战略。从表面上看,这两种对外经济战略只是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在配套政策,主要是贸易保护政策和汇率政策上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表6.2),所取得的结果有极大的差别。
表6.2两种对外经济战略的配套政策
具体来说,进口替代的基本做法是:根据历年进口数量,确定具有庞大国内市场的进口产品。然后,鼓励本地生产者运用引进的技术进行生产。最后,通过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同时辅之以本币高估的外汇政策,用政府优惠政策降低国内生产的高额创业成本,使目标工业的投资者有利可图,使本国生产的产品取代进口品。
出口导向战略着眼于在政府适度扶持下,促进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赢得国际市场。它的主要做法是:第一,通过周期性地进行本国货币贬值,维持一个使国内生产者在国际市场出售农产品、制成品和劳务时有利可图的低汇率;第二,对某些出口产品提供补贴,引导生产者在扩大出口能力方面进行投资,同时以免税、出口退税、零部件进口税返还、降低利率以及其他办法补偿出口商,帮助其克服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第三,采取“适度”而非“高度”保护的贸易政策,使国内企业不至于因过度保护而放弃开拓出口的努力,转向价高利大的国内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历史上同世界各国有广泛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丰碑。但是,从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在洪武四年(1371)颁布《禁海令》起,明朝就把实施海禁作为基本国策,严禁军民人等从事海外贸易,甚至规定“寸板不得下海”,违者处以杀头等重刑。16世纪,西欧国家开始了航海时代,但逐渐衰落的明朝却实行了严厉的闭关自守政策。到了清朝,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施行“海禁”,禁止船只、人员、货物的出入。
明清两代近500年的闭关自守,严重阻碍了中国吸收世界文明进步的成果。而在这一期间,西欧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各国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国际市场的开辟,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中国的停滞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793年,产业革命已经在西欧国家兴起。英国国王派出以G.马嘎尔尼(GeorgeMacartney)伯爵为首的使团出访中国,要求与中国建立通商贸易关系。中国的乾隆皇帝回答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拒绝了通商的要求。
乾隆皇帝对英国通商要求采取这种拒斥态度,除了无知,还自恃在清王朝统治下,中国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末期,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统治下的中国被称为“康乾盛世”。殊不知这只是专制国家的落日余晖。而在同一时期,西欧国家经历了由启蒙运动促成的思想大解放和经济社会体制的深刻变革。在制度变革的推动下,以英国为先导,在18世纪中期开始了席卷西欧的产业革命,完全改变了有关国家的社会经济面貌。中国也从此告别了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逐渐沦落为“东亚病夫”。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二五文学】地址:25wx.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