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化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五文学25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夫妻间思想决裂
1881年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上学,托尔斯泰举家移迁莫斯科,那里上流社会的奢侈腐化与人民的饥寒交迫使他感到震惊。他去访问贫民区,成千上万难民的眼睛盯着他。他看见那些衣衫褴褛、迎风哀号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心都碎了!就在当天晚上,他向一个朋友讲述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情景时,禁不住号淘大哭,一边挥动着拳头,一边连连喊着:“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他的心再也无法平静,接着开始去深入了解城市贫民的生活,主动参加了贫民区人口调查,并访问监狱、法庭,参观新兵收容所……这使他更深刻地认清了建立在对广大群众奴役基础上的整个沙皇制度的罪恶的本质。为此他竟然抛弃了所有社会地位——“伯爵”头衔、县贵族长职务、法庭陪审员职务。
生活方式上托尔斯泰决定走平民化道路。他放弃了打猎,改吃素食,戒烟,戒酒,参加各种体力劳动。在莫斯科居住时,他每天清早起床,自己收拾房间,然后劈柴、打水、生炉子,并学会了修鞋的手艺,经常坐在小房间里缝鞋、打鞋掌。夏、秋季节,他又回到雅斯纳雅·波良纳,耕地、割草、施肥……为了帮助多子女的困难家庭运草还砸伤了自己的脚,一连三个月卧床不起。他还给贫困的农民购买木料,把森林分给农民使用。他越来越不能容忍自己的贵族生活,要求自己的儿女和妻子离开他的庄园,永远居住在农舍里。
很明显这个决定令索菲雅很难接受,因为这就意味着要她辞退全部佣人而包下全部沉重的家务负担:做饭、缝纫、洗刷、带孩子……好让托尔斯泰在那里忏悔、赎罪!而她有什么可忏悔的呢?她的大半生都是为他而生活的。她还要为他、为子女而继续生活。于是,她以托尔斯泰和体弱多病的子女都离不开物质保障为由,不肯遵从丈夫的意愿,抛弃一切财产,离开庄园走进农舍,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
早在70年代末就潜伏着的家庭危机,这时越发加深了。索菲雅不愿意让自己心爱的人在那里苦苦地折磨自己,然而,托尔斯泰却拒绝她给予的一切温存与体贴。索菲雅感到她生活中失去了某种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托尔斯泰对她的信赖和对创作的热情。她为失去的这些东西常常大声地哭着、争论着,结果不但不能弥合已出现的裂缝,反而把它撕扯得更大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金手指是深宫老嬷[红楼]》《首席医官》《岁岁平安》《魔道祖师》《谁让他修仙的!》《守陵娘子山食纪》《领主又红名了》【小白书】《动物世界四处流传我的传说[快穿]》《三塔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