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的丰碑《人间喜剧》
1830年的七月革命,对巴尔扎克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热烈地欢迎革命的来临,认为它能够开创一个新的局面。但很快他就失望了,七月王朝没有给中小资产阶级带来实惠,他对七月王朝表示出极大的愤恨,并参加了反对派的保皇党。他初期创作的成功,使他看到了前面在燃烧着一堆熊熊烈火,甚至听到了火堆中毕毕剥剥的响声,这正是他理想的火光,照耀着他生命的火光。他觉得只要他握紧鹅毛笔就会征服它,夺取它,占领它。但他并不想把两脚置于火堆,而是要从自己将要发掘的地基的深度,来决定他所要建筑的大厦的高度和宏伟程度。于是,他在写《路易·朗贝尔》和《西拉菲达》的同时,又写了《笑林》;在校对哲学小说的同时,又写下了一篇《滑稽的故事》。不错,他虽然曾试图到浪漫主义那里为小说打开一道通往理想的大门,然而,生活却使他从现实主义创作中发现了一条更合适的门槛,从这里走进去,更能够发掘出自己心灵中埋藏的丰富的宝藏。也就是从这时起,巴尔扎克的创作开始走向成熟时期。
但他还要在艰难的生活中挣扎,还要在文学事业上苦斗。巴尔扎克从30年代以后,蕴藏在内心的创作激情像爆发了的火山,带着巨大的热量和不可阻挡的气势,喷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它要摧毁、烧掉世上的种种罪恶与丑行,它要为作家堆积成一座不朽的纪念碑。从1834年开始,他要把自己的作品联结在一起的宏大设想,这时已经成熟了。他要把自己的全部作品构成一部法国19世纪的风俗史。1841年,巴尔扎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巨人但丁的代表作《神曲》(原名为《神的喜剧》)启示下,把自己的创作定了一个总题目:《人间喜剧》。1842年,巴尔扎克撰写了《(人间喜剧)前言》。在前言中,他全面地阐述了自己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人间喜剧》共分3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风俗研究是主要组成部分。在风俗类的下面又分了6个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在创作《人间喜剧》过程中,巴尔扎克始终忠实于现实主义原则,把自己看成是当代法国社会的“书记”和同时代人的“秘书”。在这部“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中,他以金钱为轴心,以众多的、鲜明的文学典型和大量的、真实的艺术细节,用编年史的办法,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家庭、爱情、婚姻等各个方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从波旁王朝复辟到七月王朝时代这二十多年里的法国社会,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资产阶级战胜贵族阶级并取而代之的风俗史。
正是这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坚韧顽强的写作实践,使巴尔扎克成为了一代现实主义大师。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使他的作品大多为上乘之作;争分夺秒的创作,使他的写作速度极为惊人。
他在1830~1831这两年内的产品,在文学史上几乎是无与伦比的。他写了大量的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报章文学和政治纪事。如把1830年付印的,确实出自巴尔扎克手笔的70种作品,加上1831年的75种作品,那么他每天要写出16页的书。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二五文学【25wx.com】第一时间更新《文学艺术家》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