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五文学25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艺绝天下
蔡文少年通音律
蔡琰是我国汉魏期间著名的女诗人,字文,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文自幼博学多才,喜好文辞,精通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不得已又回归母家。汉末天下大乱,在195年被南匈奴军所虏,在匈奴度过了12年的光阴。207年曹操派使者持金壁赴南匈奴将文赎回中原。蔡文一生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并为保留中原典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蔡文是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蔡邕的辞赋、散文、书法都有很高的成就,同时对经史、天文、数学、音乐等也十分精通。尤其能弹得一手好琴。他还能自己谱曲,他创作的《河间杂曲》和《蔡氏五弄》都是十分有名的琴曲。
蔡文在这种浓厚的文化空气中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好文学和音乐。父亲经常教她诵读诗文,研习史籍。文很快就能背诵下几十篇诗文。文还十分喜欢琴艺,每当父亲在书房弹琴的时候,小文便偷偷地躲在书房门帐的后面,聚精会神地聆听体味。她惊异从那只有一块木板、几根丝弦的七弦琴上竟能奏出如此千回百转、行云流水般的悦耳声响。她太喜欢这奇妙的七弦琴了。
有一天,好奇心驱使小文趁父亲不在家,偷偷地溜进了父亲的书房。她吃力地把七弦琴从琴架上搬下来,放在父亲弹琴时常放的地方,盘起双腿,摹仿着父亲的样子,拨弄起琴弦来。
小文正拨弄得尽兴的时候,不想外出的父亲突然回来,看到女儿未经许可就胡乱拨弄自己心爱的琴,十分气恼,他大声地训斥小文:“这琴是千金难买的宝物,你怎么敢乱动!”望着父亲恼怒的样子,小文害怕和委屈交织在一起,忍不住哭了起来。
女儿的哭声使蔡邕意识到自己过于严厉了。他用手抚摸着小文的头安慰道:“不哭了,不哭了。爸爸不怪你了,你知道这张琴的来历吗?”小文一边用手擦去眼泪,一边摇了摇头。于是蔡邕向女儿讲起琴的来历。
那是好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蔡邕从吴县路过,吴县是当时有名的文化城,那里曾经是春秋时代吴国的都城。蔡邕刚进城门,就见一群人正在路边上用一块块的木头点火烧水。从一旁走过的蔡邕突然听出火堆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木头的爆裂声,那劈劈啪啪的声音十分悦耳。知识渊博的蔡邕断定这是一块上等梧桐木发出的声音。他赶忙拨开人群,上前去看,幸好,那木头只被燃起了一端,另外一大半还没有来得及被填进火堆。蔡邕立即俯下身子,把那块木头从火堆里抽了出来。蔡邕一边向烧火的人解释,一边从口袋里掏钱,出了很高的价钱把这块难得的木头买了下来。
蔡邕把这块梧桐木带回家,精心雕琢修整,制成了一张七弦琴。因为琴尾正好设计在烧焦的地方,蔡邕为它取了一个颇为新奇的名字:“焦尾琴”。这张琴音质优美,高音激越悠扬,低音婉转沉稳,堪称天下无比,蔡邕对之视若为珍宝。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