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25wx.com

林之满,萧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五文学25w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艺术与社会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社会生活,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说”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揭示。

反映中国诗歌的起源和劳动两者关系的事例,如西汉时代的典籍《淮南子·道应训》里的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许多人一起抬大木头,用喊号子协调大家的步伐,鼓励大家出力,号子很有节奏。如果在号子中加进一些内容有趣的话,那就是原始诗歌了。鲁迅曾把这种喊着“杭育杭育”声音的劳动号子称作最早的诗歌,并风趣地说这就是“杭育杭育”派。《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释里提出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观点,非常质朴的表达出诗歌的起源和劳动的关联。

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代表人物有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俄国的普列汉洛夫以及德国的恩格斯。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讨论“劳动先于艺术”的实例,他的主要观点是:“艺术发展是和生产力发展有着因果联系的,虽然并非总是直接的联系。”

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发展了艺术社会学。“某个社会的形体,是和一定的经济组织不可避免的,合法的一致着,而在这社会的形体里所包含的艺术的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底一定的典型(type)和形式,也不可避免的地,合法的地一致着。”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他从生物学角度来探讨美的起源,进而到社会学,说明美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批判了形式主义的美学。普列汉诺夫的研究说明,社会人之看事物和现象,最初是从功利底观点的,到后来才移到审美的观点去。在一切人类所以为美的东西,就在于他有用于为了生存而和自然以及别的社会人生的斗争上有着意义的东西。功用由理性而被认识,但美则凭直感底能力而被认识。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他的这一观点用来解释诗歌的起源成为很重要的论据之一。德国的毕歇尔在《劳动与节奏》中指出,劳动、音乐和诗歌最初是三位一体地联系着的,它们的基础是劳动。梅森认为最原始的诗歌是劳动诗歌,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劳动的效果。德索在《美学与艺术理论》中也谈到了诗歌与劳动的关系,但他认为劳动诗歌的目的不是为了加强劳动,而是为了使劳动变得更轻松。

原始艺术与劳动生产的紧密联系体现在它所描写的内容上,如原始氏族的洞穴壁画,无论是分布在欧洲的还是分布在非洲、澳洲的,都有一个共同的题材——动物:野牛、野猪、鹿、野马或者狒狒、孔雀、河马、大象、雁等,这些都是原始人的主要狩猎对象,是他们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食物来源,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对这些动物的特征把握得那样精细准确,刻画得栩栩如生。如西班牙阿尔塔米拉(Altamira)原始洞窟壁画——《野牛》(15000—12000BC)、法国拉斯科(Lascaux)洞窟——《攻击人的受伤野牛》(15000—10000BC)、《中国马》(因像汉朝马雕塑造型而名,15000—10000BC);有的壁画还直接描绘狩猎的场面,如爱斯基摩人的狩猎舞蹈是他们猎取海豹时的动作的逼真再现;而原始氏族用来装饰和美化自己的东西,也多是动物身上的羽毛、角或尾巴。如出土于中国原始社会良渚文化时期的神像纹冠状玉饰上出现运用阴线刻的技法表现的人面形象,这时的原始人已经掌握娴熟的技巧,巧妙运用几何曲线来表现部族的图腾或者英雄形象。

中国唐代张彦远提出,最高等的艺术品格是自然,以下是神、妙、精、谨细。他说:“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音,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余今立此五等,以包六法。”中国绝大多数画家和画论家坚持认为绘画艺术具有不同于寻常生活的特殊品格,越是优秀的艺术,越是异于寻常生活。而且他们认为,绘画艺术之所以异于生活,重要原因之一是画家异于常人。我国古籍中的一些记述也反映出艺术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如《吕氏春秋·古乐》小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大意是三个人手持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歌词有八段。《礼记·郊特性》载有一首《蜡辞》:士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这也表达了对于风调雨顺的愿望。

总之,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艺术与社会生产

艺术,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是一种生产形态。从社会生产实践的角度看待和考察人类和人类的一切活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见。“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发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艺术生产”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同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把“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从人的社会本质是生产实践活动的观点出发,把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看作是一种生产形态,看作是人的一种生产实践活动,这在美学史上是个重大的理论创举。

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生产方式或生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发现和一贯见解。这一观点使艺术脱离意识形态上的层面,转入到鲜活的现实中来,将艺术的创作者、接收者和传播者统一在一个物质生产的过程中,明确了人民群众在艺术发展、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的观点基础之上,艺术与道德、艺术与经济、艺术与政治、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状态。这一观点将艺术的物质基础和意识形态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艺术创作有一个史为广泛的社会基础、文化范围以及哲学倾向。这一观点更加证明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正确国策,也同时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互相补充和发展的关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其他相关阅读More+

和男主同归于尽后

画七

仙工开物

蛊真人

谁让他玩游戏王的!

名称被占用

怀娇

白糖三两

小玲建军

空中云点

第一夫人

君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