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7月,北京正值炎热的夏季,担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火箭总体部副主任的孙家栋正满头大汗地趴在火箭图纸上搞设计,为了不让头上的汗珠流下来,他用一条毛巾围在脖子上。
这时候,一位叫汪永肃的军人走进孙家栋的办公室。
汪永肃十分郑重地对孙家栋说:“为了确保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钱学森任院长。钱学森向聂荣臻元帅推荐你了,根据聂老总的指示,决定调你去负责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
听说是钱学森点将,聂老总亲自批准的,孙家栋心里十分激动。他当即表示愿意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
“八一”建军节刚过,孙家栋就扛着被卷和书箱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报到了。
此时,孙家栋深知发射卫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他感觉自己肩负的担子很重。
孙家栋面临着无数的难题:如何尽快组建卫星总体设计部?如何按工程的研制规律一步步往下走?各系统怎样连接起来?连接起来后又怎样做试验……
一个个难题好似一座座大山,摆在孙家栋的面前。
孙家栋经过认真思考,决定从组建队伍抓起。
孙家栋在全面了解了卫星研制情况的基础上,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详细考察各部门有特长的技术骨干,尔后从中挑选出后来被称为“航天十八勇士”的干将。
孙家栋后来回忆说:形成一个队伍是非常难办的一件事情。两个单位,要真正把它混合起来,这里头人事关系什么关系都是复杂的……
“航天十八勇士”聚会,使卫星总体设计部如虎添翼。接着,孙家栋立刻着手主持第一颗卫星总体和分系统技术方案论证工作,他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重新制定“东方红1号”卫星的总体技术方案和研制任务书。
这段时间,科研人员加班加点做设计、搞试验,努力攻关,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
就在孙家栋组织研制“东方红1号”卫星的时候,法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成为第三个能发射卫星的国家,亚洲的日本也在紧锣密鼓加快准备。
面对这种局面,孙家栋对原来卫星方案进行了简化。他后来比喻说,这种简化是把一辆汽车变成了平板车。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二五文学【25wx.com】第一时间更新《航天科学家档案》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