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文学【25wx.com】第一时间更新《寄鹤抄》最新章节。
第十四章红线谋(一)
天气一日寒甚一日,连土都冻得开裂,杨巧如所居的秫香轩已经烧上滚热的地龙。这处轩馆位置极佳,仅次于大太太袁氏的栖霞苑,还是三姨娘进门以后,从先前住在这里的姨娘手里抢来的。正厢房自然是主子们住,一左一右两处偏厢,一所拨给丫头婆子们,另一处则是灶间,用来烧水做饭。日久天长,也就成了大伙儿心照不宣的“私厨房”。
瑜园老宅是当年祖上所承的公主府扩建而成,实在大得惊人,更兼北国气候寒冷,若饿着肚子在半道上受了冷风,或吃进热食再被寒气一激,皆非保养之道。所以老规矩被一改再改,除了重要年节或大日子在正厅阖家设宴,其余时候,都由大厨房统一做好饭食,再用滚水铜炉温着,分送到各房各院。
众口本就难调,大厨房的伙食做得再精细,也会被一两个挑剔的口舌嫌弃。下人们又惯会看人下菜碟儿,不得志的姨娘们日子之难捱,除了多受些冷言冷语,衣食用度也时常难有周全。大厨房送来的饭菜,要么敷衍了事,要么迟一顿少一顿,若为此前去较真,下回送来的玩意儿吃得人上吐下泻算轻的。
再后来,各房便开始纷纷私下开伙,或靠得力的娘家周济一二,或拿出体己的私房钱备办起小厨房来,所有食材照旧还从大厨房分派的公例里拿。
私厨渐渐演化为不成文的规矩,丰俭由人,乐得自在,也省却了不少口角摩擦。
今岁除夕将至,昼短夜长,暮色刚刚合拢,秫香轩的正厢已经布下一桌齐整的暖冬席面,酒也烫得恰到好处。
三姨娘杨氏是滦州人氏,呈上来的菜色都按滦州风味置备。这样的厚待,在杨巧如新入府春风得意的那几年也曾有过,后来随着腹中胎儿的流失,又在和袁氏的争持中屡落下风,恩宠渐稀,再不复当年盛景。
眼前海陆俱全的满桌珍馔,出自安陵清一番着意安排。天寒地冻的时节,从胶东沿海快马加鞭运来鲜活虾蟹,再请回滦州厨子精心烹制。
有名无实的一对“母子”,二十几年来也没凑在一块儿吃过几顿饭。此刻灯下对坐了,连地上拉长的黑影儿都刻意离着十几寸远似的,不肯挨在一块,总有说不出的生涩拘谨。
杨氏生得面皮白净,下颌很尖。据嚼舌的下人说,这种脸盘子看着虽有几分妖调,年纪长上去几岁,却不是能攒住福气的面相,额头紧窄了些,儿女缘也薄。大概因着这缘故,她总爱在脸上挂住一点笑模样,唇边不知所措地弯翘起来,印记子一样结结实实凿在嘴角,抹也抹不掉。茫然地,不由自主也不由衷,不管对面是谁,说了什么,她都是这般模模糊糊笑着。天长日久,几乎形成了“赔笑”的习惯。
杨巧如心知肚明,这小子从小到大虽跟她不亲,脾气秉性倒也常有耳闻,他几时做过没用的闲工夫。今儿摆这一出,必定事出有因。自幼没了亲娘的孩子,到底长大成人了。手握重权的嫡长子,华北军少帅,除了余威尚在的安陵海和那夜枭一样绵里藏针的安陵虞,瑜园上下皆要看他脸色阴晴行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笔趣阁】【人气小说网】《重生成阴鸷太子的心尖宠》《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七零文学网】《华娱之别和我谈艺术》《游戏搞到一个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